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凝聚科技創新強大引擎,著力解決制約電網安全和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有力推動我國能源電力科技從跟跑向并跑、領跑的戰略性轉變。據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5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9項,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1項;累計擁有專利超過9萬項,專利申請量和累計擁有量連續10年排名央企第一,2020年發明專利累計擁有量居央企首位。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聚力攻堅電網核心技術2020年9月,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牽頭設計研制的高壓直流電纜附件通過全部型式試驗,這意味著公司在直流輸電領域核心裝備研發方面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在掌握高壓直流電纜材料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了高壓直流電纜附件關鍵技術。我國是全球第一大電纜制造國,但在高壓電纜絕緣材料及附件等領域,卻一直依賴進口、受制于人。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直流輸電技術研究所時任副所長龐輝看來,研究團隊在高壓直流電纜附件關鍵技術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是公司近年來集中力量攻堅電網核心技術、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的具體體現。
500千伏直流電纜系統開展廠內試驗?!斑^去,我們只能從國外進口直流電纜附件,如今已經完全可以自主研制。”龐輝說,新型直流電纜材料具有可回收、可降解等環保優勢,但也極大增加了附件設計、工藝等難度,“為解決這一‘卡脖子’難題,研究團隊在電纜材料配方及調控、附件設計及制造、電纜系統試驗運維檢測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并取得突破,有力推動了我國高壓電纜核心技術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電網科技工作者的主攻方向。近年來,公司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積極培育產學研用一體的科技創新生態,在特高壓輸電、大電網運行控制、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新能源并網、智能電網、高壓電纜絕緣材料等領域取得眾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世界電網技術發展的重大成果。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公司組織推進“2020重大攻關計劃”,完成特高壓干式直流穿墻套管和首支國產特高壓干式換流變閥側套管樣機研制和型式試驗,成功研制高壓直流電纜系統及絕緣材料,使我國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直流電纜材料制備、系統設計、制造與試驗等核心技術。
“國網芯”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堅實的數據安全保障。一系列代表性的成果,是近年來公司大力攻堅電網核心技術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時期,越來越多“硬科技”的突破,展現出公司在電網技術領域的“硬實力”。2016年至2020年,公司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0項,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6項、銀獎4項,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10項。技術攻關仍在持續加力,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勇闖技術“無人區”,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強化科技成果應用 以示范工程引領電網發展2020年12月30日,世界首個新能源遠距離輸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運。該工程每年可向華中地區輸送40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將河南全社會用電量的1/8轉化為綠電,被看作是我國發展先進輸電技術,破解特大型新能源基地集約開發世界級難題的重要實踐。
±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青南換流站開展雙極低端換流閥設備調試消缺。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的實踐應用,為該工程貼上了“±800千伏、800萬千瓦特高壓直流樣板工程”的標簽。從首次進行新能源多機群與直流系統協同設計與控制,到成功研制國產化特高壓直流穿墻套管及換流變閥側套管,再到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特高壓換流站現場組裝技術,全面攻克特高壓換流站現場大規模組裝技術和高海拔環境下制造工藝控制難題,在這條全長1563公里的特高壓輸電大通道中,處處體現著創新元素??萍紕撔妈T就重大工程,持續推動電網發展。以特高壓工程為例,從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向家壩—上?!?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起,國家電網已累計投運“13交12直”特高壓工程,形成以特高壓和500(750)千伏電網為主網架,區域間交直流混聯的電網格局。過去幾年中,“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更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目光轉向河北張家口,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重大創新工程——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于2020年6月29日竣工投產。作為世界上首個具有網絡特性的直流電網工程,該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國際首創,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不僅有力推動了我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創新發展,更為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西藏阿里噶爾縣海拔4700米的沼澤地運用螺旋錨開展基礎施工。成千上萬用電客戶同樣享受到了電網科技的發展成果。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騰躍“世界屋脊”,沿線38萬農牧民的用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在這項超高海拔、超大難度的輸變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公司積極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應用“海拉瓦”技術優化線路選線和變電站選址,開展高海拔沼澤地螺旋錨基礎關鍵技術攻關確保工程順利施工,最終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繼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聯網工程之后,在雪域高原架起了又一條造福社會民生的“電力天路”。如今,一條條高科技含量的輸電線路縱橫神州大地,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電壓等級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電網,并創造了全球特大電網最長安全運行紀錄。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在去年9月召開的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上,來自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仿真中心的郭強,成為了首批“揭榜掛帥制”項目負責人,揭榜方向為“(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系統平衡支撐與運行控制研究”?!拔宜野竦难芯糠较?,沒有先例可循,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野駫鞄浿啤∏≠x予了項目負責人更大的自主權,根據研究情況對項目技術路線、經費使用進行自主調整,這更加符合基礎前瞻項目研究的規律?!惫鶑娬f。這是公司進一步深化科研機制改革、打破科技創新壁壘的重要之舉。目前,公司正大力推進科研單位“去行政化”和科研管理模式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在選人用人、科研立項、項目驗收、經費調劑、薪酬分配、獎勵激勵等方面更大自主權,鼓勵科研人才競相成長、各盡其能。
國網檢修公司員工在雙創基地開展一次設備研究。在最大限度激發內部活力的同時,公司還堅持眼光向外,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匯聚更多科創力量。為加快形成產學研用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公司與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建立了聯合研究機構。同時,公司建成“國家級、公司級、各單位級”三級實驗室體系,面向全社會開放100個實驗室(包括19個國家級實驗室),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建公司各級實驗室。公司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也已建立。2020年,職工創新成果孵化轉化達200項,公司直屬科研單位年度科技成果轉化收入達6.5億元,特高壓換流閥、智能配電終端、安全芯片等一批專利技術的轉化落地,有效提升了電網裝備技術水平。依托豐富的科技創新成果,公司形成了規劃設計、投資運營、工程建設、裝備制造、技術標準一體化“走出去”的國際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公司累計主導編制國際標準84項,推動515項中國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用,顯著提升了我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日益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和日趨成熟的成果轉化機制,培養了越來越多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目前,公司共擁有國家級專家人才365名,兩院院士7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8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5名。
國家電網員工在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課題攻關。在基層一線,公司同樣堅持人才為本,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引導廣大職工參加群眾性創新活動。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決定,命名第三批100個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公司系統4個創新工作室獲命名。這使公司擁有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的數量增加到了39個。如今,一群又一群善于思考、刻苦鉆研的勞模工匠和技術骨干正大力發揚基層首創精神,集智創新、協同攻關,用越來越多的小發明解決工作中的大難題。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邁向新征程,公司將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大國重器”和“頂梁柱”作用,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我國能源電力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國網力量。(來源:國網科技部、宣傳部,國家電網報社。原標題:國家電網專利累計擁有量連續十年央企第一)